当前位置:

找准“平衡点”常怀“公仆情”

作者:陈海民 编辑:xieyingchun 2014-05-19 11:49:25
—分享—

  新邵新闻网5月19日讯 (通讯员 陈海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中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社会认同感和名声。作为真实的人,完全不需要名利那是假话,党员干部也一样。作为公务员,可又不能过度追求名利。如果过度追求名利,被物质利益所俘获,那很容易贪赃枉法、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贪污腐败犯罪的道路。在不追求与过度追求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淡泊名利、常怀“公仆情”就是最佳的选择。

  淡泊名利,拿自己该拿的、得自己该得的、不盲目攀比,既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又不会过度追求利益。就不会有干事不老实、为官不清白的想法和动机,就能从主观上保证自身硬。做人做事也就行得正、走得直。

  作为党员干部,既不能像道家那样为破除名利的束缚无为,又不能像佛家那样看破红尘;既要以治国安民为己任,又要不受名利之累,非常困难。而淡泊名利,不但不妨碍办大事、成大业,还能给自己留出安闲自在的天地来享受人生,实乃两全其美之法。

  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慢慢地淡化了,成了忽视群众利益、没有公仆意识的“公仆”,不履行公仆义务的“公仆”,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脱离群众甚至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公仆”,这些人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干部形象。由于缺失了公仆意识,颠倒了主仆关系,一些本来可以做得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是我们应该深思和反省的。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制度、体制、机制上的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加以解决;但是,制度和人是互动的,人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从党员干部个人来讲,首先要自觉地摆正公仆位置,强化公仆意识,常怀公仆之情,这是新时期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讲过一句经典名言 “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什么”。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自己心灵深处的“平衡点”,常怀公仆之情,铭记公仆之职,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干起,在服务群众中比作为、比贡献 。

作者:陈海民

编辑:xieyingchun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