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个消息,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回应,疫情峰值期预计在2月下旬,4月前可能结束。
乐观估计,只要从现在起,到3月底,戴好口罩,做好防疫工作,这一波疫情应该能平稳度过。
但是,国新办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也曾经表示,虽然我们国家的口罩产能全球最大,但是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仍然是一个处在“紧平衡”的状态。
为了让医务人员和湖北省这些疫情更严重的地区能够有口罩用,(或者是自己口罩备货不足?),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更加合理地来使用口罩呢?
长沙榜《合理节约使用口罩指南》,不但能告诉你啥时候可以不用口罩,如何保存口罩,还有钟南山的官方建议哦~
口罩佩戴原则
国家卫建委发布的口罩佩戴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主任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防控疫情,市民佩戴口罩可遵循“五戴三不戴”的原则。
五戴:
1.人员密集场所要戴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
3.搭乘电梯要戴
4.集中办公和工作的场所要戴
5.到医院就诊要戴
三不戴:
1.独自在户外人少空旷处可以不戴,如有来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2.骑车时可以不戴,与其他车辆保持适当距离
3.独自驾驶车辆时,也可以不戴
推荐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现阶段医用N95口罩需求很大。我们要科学合理使用、按需、按功能使用,避免过度使用。一般防护不要挤占医用资源。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中包含有指导口罩佩戴方面的内容: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2.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3.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4.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更换口罩的原则和建议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报道,钟南山表示:一般4个小时一换,但不用每戴一次就换一个,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情之后没必要又换一个,只要把口罩内面朝里叠起来,就可以继续用。
口罩佩戴和更换: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不能交叉使用;
2.高风险人员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3.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需要立即更换;
4.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触高度疑似患者后需要更换;
5.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6.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要更换。
口罩保存:
1.需要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的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
2.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标识使用人员
目前国内口罩的产能约2000万只/天,在病毒肆虐期间,防护要提高到最高等级。以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医务人员1100万左右,2000万只口罩分配给1100万医务人员人均不到2个,达不到每隔4小时换口罩的标准,再算上防疫执勤办事人员,口罩的缺口就更大!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虽然没有办法冲到一线做贡献,也没有办法下到工厂给医务人员造口罩,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合理使用口罩,起码不挤占一线的医用资源,是不是?
好好上班,注意安全!
来源:长沙榜
编辑:谢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