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路向南

来源:新邵文学 作者:吴艳红 编辑:张雯莉 2021-03-03 12:09:44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303120735_副本.jpg

一路行走,一路寻找。——题记

初冬,三五个伙伴,携着文友盛情相约的浓情厚意,穿过资江清晨冷冷的薄雾,坐上高速飞驰的列车,过雪峰,跨巫水,于阳光灿烂的正午,抵达温暖如春的南方城市深圳。

大朵大朵的木棉兀自热烈绽放,成列的棕榈树挺拔静默守护,街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潮如织热闹喧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世界工厂比比皆是……这个我阔别了十多年的城市,是如此繁华昌盛。

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一位作家曾说:在千万时光流转之间,一棵树能记得所有的光阴——那些热烈的、悲戚的。越过漫漫的十多年光阴,当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那些尘封在岁月深处的与这南方城市有关的记忆,如决堤的潮水般汹涌而至。我不得不承认,这座城市,终究还是与我结下了如此深的缘分。

怅离别

多年来,我对深圳一直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情。

这个南方城市,作为中国城市经济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里是无数人心目中的造梦之城,也为很多人逐梦人生涂上了浓烈色彩。

十多年前,我也是个爱追梦的青春少女,像当时所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样,我对南方的这座城市满怀憧憬与向往。从学校出来的第一个夏天,我便满怀豪情义无反顾的坐上了南下的汽车,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踏上了这块热土。从此,开启了一段艰难的打工之旅。从东莞到长安,过龙岗再到龙华、坂田,一城一城,一步一步,奔波辗转,踏遍了半个深圳。

可惜的是世事艰难,加上少年意气,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壁碰了一次又一次,泪流了一回又一回,理想终究被现实所打败,在经过上夜班的煎熬,历过流水线的艰辛和尝过办公室的人情世故复杂后,满腔豪情和理想被挫败怠尽,终于心有不甘却又无奈落魄的返回了家乡。

犹记回乡前,公司里年轻的老乡经理挽留劝说无果后对我说:这个城市的美好,当属于强者。等你哪天足够坚强了,欢迎再归来。

再归来,却已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人至中年,青春不再,心犹有怅。

相见欢

还有什么比温暖更能治愈人心?

我们一行与深圳这边的友人及作家们欢聚一起,围桌而坐,从乡情、梦想、文学……零散、断续、跳跃地随意地聊着。

在场的人,他们职业各不相同,编辑、作家、诗人、企业家……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与文字有着深厚的缘分,都是深圳追梦人,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写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成长与变化,与这座城市共呼吸同成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扎根、开花、结果,然后各自灿烂,各自精彩。

室外阳光灿烂,室内妙语连连。各种思想在交流中碰撞,闪出激烈的火花,点燃了关于文字与梦想的激情。真诚热情的深圳作家编辑们、豪爽多才的业康老总、幽默风趣的李晃诗人、犀利真诚的李跃作家、沉稳周全的泽彪主任、内敛细心的陈荣荣老师、多才多艺的田野诗人及美丽热情的碧云姐姐……每个人都相见如故,畅所欲言。在梦想中,心与心重逢;在文字中,情与情交融,温暖始终相伴,我们不虚此行。

朋友说,在深圳只要你愿意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管你干什么,都有无数的机会在等你。诚然,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我不禁为当年的狼狈逃离感到遗憾和惭愧,如果当初我选择留下来,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此行一路走来,我特别留意了十多年前曾打工生活过的龙华、坂田等地,发现曾经熟悉的工厂和街道地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然成为了商贸大厦和高端商业区,再也寻不到当初的一点踪迹。不由感叹,二十年,沧海桑田,这座城市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在这里,如果不努力奔跑,就会被这座城市所淘汰。

当年的女孩敏感、脆弱,冲动,不够坚强,终究是无法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城市里顽强扎根、生长,然后开出绚烂花朵的。

旁人只知这个城市如此热闹繁荣,我作为曾经在此的打工人,怎能不知这份热闹繁华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努力?在座的深圳老乡们,能在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里扎下根来事业有成,哪一位不是一路拼命奔跑,摔倒后又继续爬起艰苦奋斗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人生没有回头路,埋头赶路,抬头看前,停留观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此时,能与三五知己,相约于这座温暖的城市,惬意地喝着茶,随意地聊着天,已是何其幸福之事。

我那颗躁动了十多年不甘的心渐渐地沉淀了下来,我终于可以隔着漫长的光阴释然与当年狼狈逃离的少女握手言和。

别梦圆

与深圳别离后,许是执念太深,她曾一度出现在我的梦里。在零散的碎梦中,总是出现许多高高的楼房和工厂,以及来来往往的人潮,而我总在其中不停的寻找出路,走得异常艰难。

那是一场又一场久远的有缺憾没有色彩的梦。

遥想当年,除了疲于奔命地奔走在各工厂之间想找到好工作之外,从来没有好好地去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美丽。

承蒙泽彪主任与业康老总周到细致的安排,让我有此机会轻松愉悦地感受这城市的魅力与色彩。

此行,我们领略了尽态极妍的深圳大梅沙神韵,感受了浩瀚无垠的大海海纳百川的广阔气势;爬上莲花山山顶,拜见了气宇轩昂,步伐坚定的邓小平雕像,真切体会了这步伐背后的深圳速度;然后一脚踏进了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被称为深圳的“根”,深圳今又名“鹏城”也源于此。

仿佛一脚踏上了时光机,时光穿梭,几千年的光阴,在眼前流逝,许多景象在眼前闪现,我仿佛亲身体会了一场穿越,来到了很多年很多年前的“大鹏守御千户卫所城”。

公元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为了抗击倭寇,在沿海边的小渔村东、南、西、北均筑起了高高的城墙和城楼。倭寇来袭时,百姓们拿着武器在城墙上奋勇抗敌,这里是硝烟四起的战场;太平日子,大家安居乐业,这里是热闹繁华的家乡。

威武雄壮的将军府建起来了,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陆续建成了,慢慢地,近千间民房也错落有致地建起来了……从城楼大门,一条长近300米、宽1.8米的南门街道贯穿南、北城门,跟通东门与西门的东门街成十字交叉。而阡陌般条条小巷,迂回曲折,飘荡在城间,时隐时现,“大鹏守御千户卫所城”就这样在这南海边上,开启了它长达六百多年的忠诚守护。

我随着时光沿着古街道恍然若梦般一路行,一路看。看见这断壁残垣的古城墙上还有疏疏漏漏的弹雨枪痕,幽幽追忆着军事边塞旧日的风云硝烟;看见了街边各式各样的小店,极具个性和创意,店内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生意兴隆;看见了 “茶馆”里,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的长条凳上,开心地品着一壶浓酽的清茶,正孩子般地谈笑;看见了古城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敞开的门户时不时传出孩童嬉闹声,这样的悠闲,让人无限神往……

阳光微熏,光阴慵懒,这样的时光,这样的城,来了就舍不得离开。可惜聚散离合世之常情,我终究只是这座城市的一名过客,三天美好的旅程,一晃而过,叹匆匆。

一路向南,收获满满,我们都是温暖爱时光的人,虽只短暂相处,却在心里长出茁壮的长远的友谊之根。想想,人生的圆满与福分,不就是与兴趣相契的人行走,收获温暖,遇见美好吗?

来源:新邵文学

作者:吴艳红

编辑:张雯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