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2024年,在整体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1-4月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超额完成了季度预期销售目标。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来自于新邵经济开发区的湖南众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德科技),一家专注于战略性新材料,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众德科技抢占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风口,成长为一家年产6000吨、产值10亿以上的锂电池碳酸锂材料生产企业,正努力朝向世界级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目标迈进。
生死关头, 逢“锂”而生
2012年前后,国际市场开始联合打压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生产,通过提高关税、严苛标准等措施,限制国内有色金属材料的输出,这让众多依赖于海外市场的企业一夕之间业绩骤降,不少企业都被淘汰出局。刚落地新邵的众德科技,也遭遇了生死考验,一度处于停摆状态。
好在,我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意味着,一直处于沉寂状态的中国锂电,即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眼光敏锐的众德科技法人代表、董事长黄湛明,将视线聚焦到了锂电行业。
黄湛明联合广州中科院、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高新技术人才,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全力攻坚锂电池正极材料——碳酸锂的研发。对科研的投入,众德科技一直不遗余力,仅近三年,公司投入高端精密设备研发和科研费用就高达6000余万元。
科研的高投入换来了高回报,众德科技电池级碳酸锂纯度达到99.8%,超出国标电池级99.5%的纯度标准;创新性地将电磁技术生产工艺应用于锂电材料生产,建成全国首条利用电磁技术生产锂电材料的生产线,高效、节能、环保一步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与突破,众德科技碳酸锂材料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先后与法拉利资本中国、跃马控股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自2018年起,众德科技先后获评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新材料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省级技术中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等称号,共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8项,发明专利4项。
降本增效,全力竞逐储能“赛道”
疫情过后,新一轮消费升级已经来到,民众越来越推崇务实、低碳、健康的消费理念,新能源汽车提前进入了爆发增长期。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0%,到今年年底不排除能达到50%。”黄湛明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无疑为锂电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但市场火爆的另一面,是政府强制“降温”。今年,工信部对锂电行业的产能及技术、性能提出了要求,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锂电行业的“供给侧政策”改革。
对此,黄湛明的方案是“技术创新+多向融合”。从2022年开始,众德科技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并从技术上赋能其进入该市场的“密钥”:建成国内首条利用电磁技术生产负极材料的生产线,在降低成本30%的情况下,可实现石墨化纯度由95%提升至99.5%,材料纯度由传统的99.99%提升到99.9999%。“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果,也让众德科技拥有了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比亚迪及锂电池供应商巨头宁德时代对话的资格。
“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争取在2025年前建成年产5万吨锂电正负极材料生产线,为特斯拉汽车零配件国产化产能扩张提供配套服务。”黄湛明表示。
为了能在竞争日渐白热化的锂电材料市场获取更多的安全感和发展空间,众德科技还将目光放到了对上游矿源资源的掌控上。早在数年前,公司就与国外部分矿源产地接触、洽谈,争取获得一定的开采权和掌控权,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众德科技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在未来的储能‘赛道’占有一席之地。”黄湛明坚定地说道。
跨界经营,激发生态农业活力
在新邵县龙溪铺镇,一个名为“种养加生态循环农业”的项目正在全线铺开,项目涉及特色农产品种植、牲畜饲养、饲料加工、肉类加工等,主导者就是众德科技旗下子公司家肥屋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众德科技除了在锂电池新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生产上有所突破之外,对于衍生技术的储备也很充足,如何将它们转化为生产力一直是公司在考虑的问题。对土壤进行改良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强化对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管控,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调配更适用的家肥饲料等,这就是串联众德科技与生态农业的核心链接点。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种植面积为1.7万亩,覆盖龙溪铺镇全部30个村和社区,成功运营后年总产值可达9亿元,年利润超1亿元。
“新邵是农业大县,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方面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我相信只要找准切入点 ,‘跨界’一定会更出彩!”黄湛明说。
来源:新邵新闻网
编辑:王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