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新邵答卷】把南竹从“草”变成“宝”,新邵这家公司会创新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何灿 吴珺 何杰锋 安泽洋 编辑:张雯莉 2020-07-24 08:22:28
—分享—

红网时刻7月24日讯(通讯员 何灿  吴珺  何杰锋  安泽洋)7月16日上午,在潭府乡四杰竹业加工厂区,寺溪冲村贫困户李会清正指挥着拖拉机将满满一车南竹送到生产线上。“这是我自己屋后面的竹子,自从四杰竹业在这里建厂,过去漫山遍野无人问津的竹子,现在变成脱贫致富的宝贝,一亩竹子一年能卖七八百元,我们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微信图片_20200724081446_副本.jpg

四杰竹业加工厂车间

新邵四杰竹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潭府乡陂丁村,致力于南竹深加工行业,以生产高档竹筷为主。公司负责人石红卫1968年出生于潭府乡,改革开放之初,他靠着自身的勤奋和人脉,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84年成为潭府乡第一批“万元户”。后来,石红卫走南闯北,干过长途货运、工程项目,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石老板”。

2014年在浙江经商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石红卫发现了南竹产业的巨大商机。当时,浙江安吉县一个乡镇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厂,在当地南竹原料已经达到700元/吨还难以买到。而在自己的家乡,有上万亩南竹却无人问津,仅潭府乡每年就有5万多亩南竹浪费在山里。问题的根源在于这里交通不便,没有车辆可进入的林道,再好的原材料也运不出去。看着这满山的“黄金”,石红卫心里暗下决心,要把家乡的路修起来,把竹子开发利用起来,让父老乡亲们富裕起来。

同年,石红卫开始回乡创业,并带领150名村民成立合作社,流转承包了6个行政村1.2万亩林地。合作社成立后,石红卫又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47公里林道。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运作,由农户负责南竹的种植并签订收购合同。

今年53岁的寺溪冲村贫困户陈顺祥因患有慢性病,家庭负担重,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底开始到四杰竹业务工。他说:“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150块钱。我现在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地方要,在这里工作不但收入多,也不误自家的农活。能在家门口就挣钱是件幸福的事,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微信图片_20200724081451_副本.jpg

石红卫正在查看公司生产的竹筷

在四杰竹业的生产线上,一双双竹筷被消毒、烘干、打包,每年有2.6亿双竹筷从这里销往福建、贵州、湖北等省。四杰竹业的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烘干、防虫、防霉技术,竹筷品质优于木筷,而且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广受好评,2019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目前,石红卫的企业是全国竹筷加工50强生产企业、湖南省竹筷加工10强生产企业、邵阳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新邵县就业扶贫车间。现在,公司常年有工人200多人,其中贫困户98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万余元。

仅仅只做筷子,还不能将南竹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石红卫和他的团队充分挖掘南竹的价值,竹子主干用以编织高档凉席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粉碎做成竹炭,竹根做成根雕……一根竹子全身都是宝,处处能赚钱。

现在,四杰竹业正尝试利用竹木屑发酵制作竹子酒,还请来农业专家,正在培育生长快、味道鲜美的新品种竹笋,预计明年春季可上市。石红卫更想利用好合作社几万亩竹林,打造一个竹文化旅游基地,让更多的游客能看到漫山遍野翠竹绵延、浩如烟海的竹林美景。

让贫困户搭上本地特色产业的致富“快车”,是建立产业扶贫长效帮扶机制的重要法宝。“新邵现有28万亩南竹,光原材料就价值一个亿以上。如果全部深加工,还可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千多万元务工费,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谈起南竹产业的效益,石红卫信心满满,“竹子三年一长,只要这个产业在这里,财富就不会枯竭,贫困将永远成为过去式。”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何灿 吴珺 何杰锋 安泽洋

编辑:张雯莉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rednet.cn/content/2020/07/24/77804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