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10日讯(通讯员 杨能广 刘纪新)距离县城100多里的新邵县坪上镇,既是新邵的“北大门”,也是邵阳的“北大门”,这里与涟源、冷水江相邻,由于交通和生活的不便,多年来都是“人才的摇篮”“进城的跳板”,年轻教师不愿来,来了千方百计想离开。
然而,新邵二中的黄美华和坪上中学的李晓芳夫妻俩,却多次放弃进城、改行或挣大钱的机会,坚守在坪上从事教育工作。
在坪上镇,李晓芳是一名妥妥的“教霸”。自2003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招教考试,被分配到坪上镇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她心无旁骛,勤耕教坛,从而在教育上有良好口碑,教学上有出色成绩,教研上有独创理论。自2014年以来,李晓芳一直是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2017年,被评为邵阳市优秀教师。2019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并顺利评上高级职称。2013年,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研处主任,2017年被提拔为教学副校长。
当上副校长后,李晓芳除了继续搞好自己的语文教学和当好班主任之外,还着力提升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的编写。2018年,在“国培计划”新邵县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坊中,她担任团队项目专家。2018年,主编了坪上镇中学校本教材系列丛书《中华诗词文化精选》。近年来,坪上中学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复赛暨湖南省决赛电影配音三等奖、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湖南赛区)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湖南赛区)优秀组织奖、新邵县初中学考综合评估二等奖……作为分管校级领导,李晓芳功不可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着硬核的知识功底、在教坛上表现出色的李晓芳,曾有很多改行、进城的机会。早在2003年,她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并入围面试。当时,她征求丈夫黄美华的意见,丈夫说,你的选择由你自己定,反正我是铁了心当一辈子老师。李晓芳转念一想,认为自己更适合教书育人,于是毅然放弃了面试机会。近年来,县城学校多次面向农村乡镇公开选调教师,按李晓芳的实力和条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也有同事和朋友建议她去试试看,但李晓芳认为农村教育更需要自己,当“山乡小渡船”更有成就感,于是一次次放弃考试机会。2013年,新邵二中看上了李晓芳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有意将她调入,可她觉得坪上中学更需要自己,就谢绝了二中领导的好意。2016年,一家待遇很好的事业单位打算从教师队伍中选调一名文秘人员,有着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与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文凭的李晓芳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该单位领导征求她的意见时,李晓芳还是认为自己更适合从事教育工作,放弃了一般人求之不得的改行机会。一次次放弃进城、改行等机会,有人说李晓芳“太傻了”,可她说:“也许我天生就适合当老师吧,我愿意当农村教育事业的‘钉子户’。”
李晓芳的丈夫黄美华,并不是师范院校的科班生,他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本来有机会在涉农部门工作,当一名工作环境好、待遇不错的机关干部。然而,他偏偏选择了站讲台教化学的工作,从初中到高中,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学高级教师,一步步踏踏实实走过来。2021年高考,黄美华任班主任的毕业班,44人参加高考,40人上本科线,这对于生源质量很一般的普通高中来说,可说放了一颗不小的“卫星”。近年来,黄美华两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还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黄美华不仅教学上有两把刷子,在教研方面更是顶呱呱的人才,尤擅长制作教学软件,曾两次获得市一等奖。此外,他的教学论文曾获省一等奖。
凭着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黄美华也有不少改行甚至挣大钱的机会,事实上,他当年的大学同学中,不少人已成了厂长、经理,还有的成了领导干部,他是唯一的一名“教书匠”。黄美华说:“我虽然老家不是坪上的,也不是新邵二中毕业的,但我早就将二中当成自己的家,我愿意在这里工作一辈子。”
黄美华、李晓芳夫妻俩,既与爱同行,也许身农村教育情不改志不移。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们,是师德师能的完美诠释者。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杨能广 刘纪新
编辑:刘艳
本文为新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rednet.cn/content/2021/09/10/10131717.html